编辑推荐
当文学巨匠卸下信仰探索者的铠甲,用小说解剖自我童年伤口。这本书撕开“无私母亲”的神话茧房,展示一位被小提琴与艺术野心灼伤的叛逆女性——她拒绝为孩子放弃演奏梦想,在昭和年代的东京,将琴弓化作反抗家庭桎梏的利刃。七篇故事如七块记忆拼图,拼出远藤周作文学宇宙的隐秘起点。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内容简介
全书以冷冽笔触重构母亲形象:大连殖民地的琴房深夜,东京战时的饥饿岁月,母子间爱恨交织的角力场。核心线索是少年视角下的“双重抛弃”——母亲为音乐梦缺席他的成长,而他最终选择与父亲生活。书中“未公开手稿”章节尤为珍贵,展露母亲临终前在病榻上拨动念珠的震颤,与幼时记忆中拉小提琴的指尖重影交织。这不是温情回忆录,而是用文学手术刀剖开亲子关系中的自私、亏欠与未完成的谅解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作者简介
远藤周作(1923-1996),日本信仰文学奠基人,芥川奖、谷崎润一郎奖得主。12岁受洗成为天主教徒,毕生创作聚焦东西方信仰冲突。代表作《沉默》《深河》被马丁·斯科塞斯搬上银幕。本书是其罕见的私人叙事,母亲郁子作为小提琴演奏家的抗争,成为他笔下“弱者信仰”美学的原始基因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本书金句
“母亲指尖的老茧不是家务的烙印,而是琴弦割开的自由勋章。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“她教会我:真正的背叛不是离开,而是要求别人为你的梦想殉葬。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“当我成为孤儿才懂,她拉小提琴时颤抖的背影,是向整个昭和男权社会竖起的战旗。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“念珠与琴弓,是她一生都在调校的两根弦——一根拴住上帝,一根拴住自己。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读后感
合上书页,最刺痛的并非母亲的缺席,而是远藤周作对“自私”的祛魅。当其他作家将母亲塑造成奉献符号时,他固执地展示琴房里那个背对幼儿的女人——琴弓是她刺向家庭伦理的矛,琴盒是她出走的行李箱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书中“大连记忆”章节如黑白色调电影:殖民地阳台上,3岁的他数着母亲练琴时坠落的汗滴,而她的目光始终锁在乐谱而非孩子。这种残酷的真实感颠覆了传统母职叙事,当母亲在战时典当婚戒换琴弦,当她在病危时仍摩挲乐谱,你突然理解:有些人成为母亲只是生理事故,她们的核心生命永远属于自己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最震撼的是新发现手稿里“双重抛弃”的隐喻。少年远藤选择父亲时,以为报复了冷漠的母亲,中年后却在稿纸间醒悟:自己早已继承她的精神内核——对艺术的偏执、对世俗的不妥协。这种代际伤害的辩证,让全书升华为存在主义母职寓言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16.html
豆瓣评分
8.9(文学回忆录类TOP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