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推荐
王小忠以驻村第一书记的独特视角,深入甘南草原腹地,用脚步丈量黄河源头。本书超越游记或生态散文的范畴,是一部融合个人生命体验与时代观察的深情之作。作者以冷峻而温润的笔触,记录草原生态的脆弱与坚韧,描绘牧民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生存图景,探讨环境变迁下个体命运的浮沉。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与故事,如同来自不同牧场的草籽,在高原的风雪中顽强扎根,传递出对生命本真的深沉敬意与对家园的赤诚守望。
书籍封面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68.html
内容简介
本书是作家王小忠深入甘南玛曲草原的行走笔记与生命沉思。核心篇章《河源纪事》《车巴河纪事》《草地纪事》构成三重奏:《河源纪事》聚焦黄河首曲生态保护与牧民生活的变迁;《车巴河纪事》源于作者驻村经历,真实记录龙多村的日常与村民的喜怒哀乐;《草地纪事》则如散落的珍珠,串联起关于初恋、蛇、候鸟与花朵的遥远记忆。全书以细腻的观察和饱含温度的叙事,展现了高原生态的脉动与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下的坚守与追寻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68.html
作者简介
王小忠,藏族作家,甘肃甘南人。作品多聚焦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风物人情与精神世界。其创作扎根于深厚的乡土经验,文字质朴而富有诗意,擅长在平凡生活中挖掘深刻的生命意蕴。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奖项。著有《黄河源笔记》《洮河源笔记》等散文集,《草籽来自不同的牧场》是其深入草原生活后的最新力作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68.html
本书金句
- 草籽被浮土掩盖,静静等候发芽生长。
- 草场承包和部分禁牧后,牧场之间相互不来往,而且每个草场都拉了铁丝围栏,草籽之间就失去了联络。
- 留下来吧,可留下来的理由根本不是这些花朵的坚韧与高洁;奋不顾身进城,也不是因为那些花朵的低矮与贫贱。
- 一个人一生到底该追求什么?希望得到什么?都很难给出准确答案。
- 我们卑躬屈膝,不断索取,不断消耗。有一天,突然醒来时,才发现浑身筋骨早已劳损了。
- 我们走在草原上,就听见生命在喘息。
- 对感情的忠贞,我们与你们,还是不一样的。(借鸟喻人)
- 只要一直向前,就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彼岸。可是,当我们真的走到彼岸,却发现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个彼岸。
读后感
合上《草籽来自不同的牧场》,甘南草原的风似乎还带着寒意与草香拂过心头。王小忠的文字没有刻意煽情,却让人感到一种沉甸甸的真实。他写灭鼠队员孙言希的“财迷”与生态意识的觉醒,写驻村时与旺秀道智的琐碎日常与深厚情谊,写采挖虫草、独一味背后的生存困境与生态隐忧。这些人物和故事,如同高原上顽强生长的草籽,微小却充满力量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68.html
最打动我的是书中那份深切的“在地”感。作者不回避草原的贫瘠、沙化与现代性冲击带来的迷茫,他记录风雪中的灭鼠队,记录围栏对草籽传播的阻碍,记录牧民在传统与现代间的摇摆。他笔下没有高高在上的启蒙者姿态,只有作为参与者和观察者的真诚袒露,甚至不讳言自己的“傻气”与“土气”。这种写作姿态,让高原的严酷与生命的坚韧得以最本真的呈现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68.html
书中对“草籽”意象的运用尤为精妙。草籽来自不同的牧场,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与适应性,也隐喻着环境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播迁与扎根的渴望。它提醒我们,生态的恢复、家园的守护,需要的不仅是宏大的口号,更是每一个微小生命的相互依存与坚韧生长。这本书,是写给草原的深情告白,也是关于如何在变迁的世界中安顿身心的朴素思考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68.html
豆瓣评分
新书待评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68.html
《草籽来自不同的牧场》电子书下载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68.html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68.html本站为非经营类网站,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,不制作和存储任何资源,资源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,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E-Mail联系,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