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推荐
一部穿透硝烟的家族史诗,一部耶路撒冷千年望族的灵魂自白。萨里·努赛贝,圣墓教堂钥匙守护者的后代,以亲历者视角讲述巴勒斯坦土地的悲欢离合。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命运沉浮,更是理解巴以冲突根源、探寻和平可能性的深刻之作。在历史的夹缝中,倾听一个民族最真实的心跳。
书籍封面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84.html
内容简介
本书是巴勒斯坦学者萨里·努赛贝的深情回忆录。他以自己显赫的家族——世代守护耶路撒冷圣墓教堂钥匙的努赛贝家族——为脉络,描绘了从奥斯曼帝国末期、英国托管时期到以色列建国及占领下的巴勒斯坦百年沧桑。作者亲身经历了1948年的“大灾难”(Nakba)、1967年的“六日战争”,并在被占领土上投身教育与非暴力抗争。书中交织着个人成长、家族荣耀与失落、政治动荡、文化冲突以及对和平共处的执着追求,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巴勒斯坦人身份认同、历史伤痛与坚韧希望的独特窗口,揭示了冲突背后复杂的人性与历史经纬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84.html
作者简介
萨里·努赛贝(Sari Nusseibeh),巴勒斯坦哲学家、学者、政治活动家。出身于耶路撒冷最显赫的穆斯林家族之一,其家族自公元7世纪伊斯兰征服耶路撒冷起便世代居住于此,并负有守护圣墓教堂钥匙的古老职责。努赛贝早年留学牛津大学,获哲学博士学位,曾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、比尔宰特大学教授,后担任巴勒斯坦圣城大学校长。他长期致力于巴以和平事业,是巴勒斯坦知识界的重要代表人物,主张两国方案与非暴力抗争,其人生经历本身就是巴勒斯坦现代史的缩影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84.html
本书金句
- “在我看来,最可怕的悲剧就是过度沉迷于自己的悲剧,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其他人的故事。”
- “两个民族用来打招呼的语言都是愿人平安,但是为什么这两个民族今天没办法和平相处呢?”
- “那样一个世界,是一个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世界。但是站在今天,也许我们可以回顾一下,到底是什么阻碍我们去了解过去的世界?”
- “居住的权利是属于一千多年来连续在这儿居住的人,还是反过来,属于那些两千年前从这里离开,宣称自己的根在这儿的犹太人呢?”
- “他居然告诉自己的同胞:算了,我们放弃回归的权利吧。这话一说出来,马上就牵涉到什么叫领土、什么叫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令人迷惑的问题的核心。”
- “奇迹有可能发生,因为任何一滴水其实都是由各种原子构成的,而那些原子是可以有其他排列组合方式的。”
读后感
阅读《故国曾在》,仿佛跟随萨里·努赛贝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耶路撒冷漫游。他笔下的故国,并非抽象的政治概念,而是由家族老宅的胡椒树、圣墓教堂沉重的钥匙、旧城巷陌的气息、以及战火与流离中顽强存续的日常生活共同编织而成的鲜活记忆。努赛贝的身份极其特殊——既是千年望族的继承者,又是牛津培养的哲学家,更是巴勒斯坦事业的亲历者与思考者——这赋予他一种难得的双重视角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84.html
书中对家族往事的深情追忆令人动容,尤其是其父安塞尔对和平的坚守与在冲突中失去一条腿的遭遇,深刻体现了个人命运如何被宏大历史无情裹挟。努赛贝没有沉溺于悲情叙事,而是以冷静甚至略带自省的笔触,剖析巴以冲突的根源,反思双方在历史认知、民族叙事上的巨大鸿沟。他对非暴力抗争的实践、对“两国方案”的坚持,以及在双方阵营中都不受极端派欢迎的处境,展现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在夹缝中寻求出路的勇气与智慧。最打动我的是他对“曾经存在过的国度”——那个不同信仰、民族曾相对和平共处的耶路撒冷的追忆与向往,这不仅是怀旧,更是对和平可能性的执着信念。这本书超越了简单的政治立场,是对家园、身份、记忆与和解的深刻叩问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84.html
豆瓣评分
9.1分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84.html
《故国曾在:我的巴勒斯坦人生》电子书下载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84.html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984.html本站为非经营类网站,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,不制作和存储任何资源,资源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,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E-Mail联系,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