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推荐
一本穿透战火硝烟的人性史诗!方丽娜倾注十年心血打磨的长篇小说《到中国去》,以冷峻而诗意的笔触揭开了二战中一段被尘封的秘史——当欧洲陷入纳粹阴影,一群犹太精英远渡重洋扎根中国土地。他们穿草鞋啃窝头,与新四军并肩转战苏北盐碱地;他们在延安窑洞听陕北信天游,在沂蒙山野为伤员截肢取弹片;维也纳的钢琴声与中国的硝烟在命运琴键上交织成最悲怆的和弦。这不是猎奇视角的“他者叙事”,而是一个个血肉之躯用生命书写的跨国情谊。翻开这本书,你将触摸到烽火年代最滚烫的体温。
书籍封面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内容简介
1939年维也纳街头硝烟弥漫,犹太医生罗森·菲尔攥着中国签证穿越封锁线。当邮轮停靠黄浦江,他踏入的不仅是上海“东方诺亚方舟”,更是一段震撼灵魂的重生之旅——在盐城新四军野战医院,他用手术刀从日寇枪口抢夺生命;在沂蒙山根据地,他嚼着煎饼救治罗荣桓将军;在零下40℃的东北战场,他跪在雪地为冻伤的战士截肢。而当红旗插上北平城楼,这位奥地利的“大鼻子医生”重返欧洲,却再也找不回心灵的故乡。方丽娜以20万字穿透三大洲时空,将国际纵队、犹太难民、中国军民熔铸成一部荡气回肠的命运交响曲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作者简介
方丽娜,奥华作家群体中的文学劲旅。维也纳大学教育学硕士,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高研班学员。文字如多瑙河水般兼具欧洲理性与东方诗意。她旅居奥地利二十年,却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土地的深情凝视。出版有小说集《夜蝴蝶》《蝴蝶坊》等作品,以跨国婚恋题材和底层女性书写蜚声文坛。《到中国去》是其沉淀十年、查阅百万字史料完成的史诗级长篇力作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金句摘录
▶ 死亡是从欧洲来的使节,上海却是上帝铸造的诺亚方舟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▶ 盐城不是奥地利的萨尔茨堡,可盐滩上蒸腾的热气比《欢乐颂》更灼热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▶ 手术刀在油灯下颤抖时,我突然听懂了中国乡谣里的生死哲学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▶ 当我把维也纳的怀表贴在山东伤员胸口,听见了多瑙河与黄河的合唱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▶ 犹太人的漂泊宿命,最终在黄土地的褶皱里找到了锚点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读后感
合上《到中国去》时,耳畔仍回荡着罗森医生手术刀碰击搪瓷盘的脆响。这声音刺破了历史教科书的概念化叙事——原来在台儿庄炮火背后,曾有犹太医生用德文哼着舒伯特为伤员缝合伤口;在延安鲁艺的舞台下,奥地利的琴师为中国姑娘的腰鼓舞即兴伴奏。方丽娜以惊人的细节密度还原了跨国界的人性微光:新四军战士省下半块红薯给“罗大夫”,维也纳母亲临终前攥着中国草鞋上的红穗绳。最令我震颤的是罗森最终重返欧洲时的疏离感:他穿着解放军的旧军装走过金色大厅,多瑙河的风再也吹不散身上来苏水的味道。这不只是犹太人的流亡史,更揭示所有寻找精神原乡者的永恒困境。当书中人物在耶路撒冷哭墙前倒下,鲜血渗入三千年的石缝时,我突然懂得:有些灵魂的漂泊,注定要用一生来靠岸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豆瓣评分
8.8分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089.html
《到中国去》电子书下载
本站为非经营类网站,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,不制作和存储任何资源,资源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,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E-Mail联系,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