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推荐
《何为科学》是一部颠覆传统科学认知的深度之作。三位顶尖学者以跨学科视角,直指现代科学的核心矛盾——在追求数学化、抽象化的过程中,科学逐渐遮蔽了人类直接经验这一根基。书中用“温度测量”等生动案例揭示:当冷热感知被简化为“粒子平均动能”,科学的“盲点”便悄然形成。本书不仅批判了科学主义与否定主义的极端立场,更为AI伦理、气候危机等时代困境提供了哲学解方。若你曾疑惑“科技为何越发达,人类越迷茫”,此书将带来一场认知重启。
书籍封面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内容简介
本书挑战了“科学=绝对客观真理”的主流叙事。作者提出,现代科学通过“悄然替代”(如用钟表时间取代生活时间)、“具体性误置”(将数学模型等同于实在)等策略,系统性地贬低了人类直接经验的价值,形成认知“盲点”。书中剖析了物理学、宇宙学、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经典案例: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- 温度的故事:从体感冷热到热力学温度,科学如何将经验抽象化;
- 时间悖论:柏格森与爱因斯坦之争,揭露时钟时间对绵延经验的遮蔽;
- 量子困境:叠加态本质是知识状态而非实在,测量行为暴露主客二元裂痕。
最终呼吁构建一种“扎根经验”的新科学观,让科学重归“人类理解世界”的本真角色。
作者简介
亚当·弗兰克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罗切斯特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,2021年卡尔·萨根奖得主,致力于宇宙演化与文明可持续性研究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马塞洛·格雷斯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达特茅斯学院自然哲学教授,2019年邓普顿奖得主,研究领域涵盖复杂系统与科学史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埃文·汤普森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认知科学哲学教授,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,专长意识哲学与跨文化认知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本书金句
“我们掌握着由自己绘制的最精确地图,却遗忘了我们正是那位绘图者。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“科学抽象化如同将河流简化为水文图——有用,但永远不是水流本身。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31.html
盲点的悲剧:当热力学温度取代体感冷热,我们便失去了科学最原始的体温。
给科学的警句:“不能解释意识的理论,终将被意识推翻。”
读后感
读罢最深的震撼来自“温度案例”。当37℃的体温在医学中被定义为数字,那份孩童发烧时母亲手心的焦灼便被科学抹去了。这恰是本书核心:科学在攀登抽象高峰时,切断了连接经验的绳索。
作者对“盲点”的批判并非反智,而是指向一种平衡。如书中质问:若AI连婴儿识别猫的能力都未实现,鼓吹“超级智能”是否另一种盲点?这种反思直指当下困境——气候模型精准预测生态崩溃,却难触动人类改变行为,正因模型抽离了“森林焚毁时猴群的哀鸣”这般具象经验。
最启发的观点是“科学应如舞蹈”。编舞需力学知识,但舞者无需思考重力方程;好的科学理论当如此:扎根经验,却让知识在应用中“隐形”。书中对中医、土著生态智慧等非西方认知的肯定,亦暗示科学需从多元经验中重生。
合书后想起庄子:“得鱼忘筌”。科学是捕鱼的竹篓,若因篓的精致而遗忘鱼之鲜活,便是盲点之始。
豆瓣评分
★新书待评(英文原版《The Blind Spot》Goodreads 4.2/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