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总结
《给麻风病人的吻》以20世纪初法国西南乡村为背景,聚焦孱弱青年让·佩鲁埃尔与妻子诺埃米的婚姻悲剧。让因容貌自卑与信仰挣扎,在父亲安排下娶了朴实少女诺埃米,两人在无爱婚姻中相互折磨。让通过自我牺牲试图成全诺埃米的自由,却深陷宗教伦理与人性欲望的撕扯。作品以细腻心理描写剖白阶级固化的压抑、信仰虚妄下的孤独,以及卑微者如何在绝望中寻求救赎。
书籍封面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编辑推荐
当诺埃米在婚床上颤抖着献出“麻风病人之吻”时,莫里亚克已将婚姻的圣袍撕成忏悔的裹尸布。这部诺奖得主早期代表作,以冷冽笔锋撬开法国乡村绅士家庭的体面外壳,让读者窥见信仰枷锁下人性的荒原。书中每个角色都在上帝与欲望的角力中溃败,而让的自我毁灭式成全,堪比一株在盐碱地里开出的恶之花。若你曾在加缪的《局外人》中感受过疏离,那么本书将带你潜入更潮湿、更窒息的灵魂地下室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内容简介
羸弱丑陋的让·佩鲁埃尔被迫娶了健硕的诺埃米,这场由神甫撮合的交易式婚姻,成为两人共同的炼狱。让因自卑而逃避亲密,诺埃米在责任与厌恶间挣扎。当让发现妻子对青年医生产生情愫后,选择主动染病赴死,以死亡作为最后的馈赠。然而诺埃米并未获得解脱,反而在守寡岁月中被负罪感吞噬。小说通过松林、教堂、病榻等意象,编织出一幅信仰与欲望交织的绝望图景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作者简介
弗朗索瓦·莫里亚克(1885-1970),法国文学巨擘,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。生于波尔多富裕家庭,作品常以故乡吉伦特省为背景,探索天主教文化下的罪与救赎。其小说以心理深度著称,《蝮蛇结》《苔蕾丝·德斯盖鲁》等作均刻画出被信仰灼伤的复杂人性。莫里亚克曾任《费加罗报》主编,晚年公开反对阿尔及利亚战争,展现知识分子的良知担当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本书金句
◆“婚姻不是两个人的结合,而是两具孤独的并置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◆“她给他的吻像圣徒亲吻麻风病人的疮口,神圣里掺着恶心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◆“信仰是他唯一的避难所,也是他最精致的刑具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◆“死亡不是终结,而是他唯一能送给她的自由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◆“松林的影子比教堂的穹顶更接近上帝”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读后感
深夜合上书时,窗外雨声竟与书中朗德地区的松涛声重叠。让在病榻上最后一次攥紧诺埃米衣角的场景,让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那些“被侮辱与被损害”的灵魂。莫里亚克最残忍之处,在于他让虔诚成为最大的讽刺——当让用自我毁灭践行基督教牺牲精神时,诺埃米却因这馈赠永堕负罪深渊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4346.html
最震颤的细节藏在日常褶皱里:诺埃米为掩盖丈夫的药味而拼命喷洒香水,让因触碰妻子手指而触电般缩回手的瞬间。这些无声的攻防,比任何戏剧冲突都更刺痛。作为读者,我既怜悯让的卑微,又无法谴责诺埃米对温存的渴望。或许真正的悲剧不在于无人得到救赎,而在于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靠近上帝,却最终都被信仰反噬。合上书页,那股混合着松脂与临终叹息的气味久久不散。
豆瓣评分
8.7分
《给麻风病人的吻》电子书下载
本站为非经营类网站,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,不制作和存储任何资源,资源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,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E-Mail联系,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