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推荐
本书首次系统梳理《史记》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史,揭开耶稣会士如何将中国史学引入西方视野的学术秘辛。以“文化间交织”理论重构中西思想对话,为跨文化研究提供开创性范式。
书籍封面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05.html
内容简介
聚焦《史记》在欧洲的译介历程,从17世纪耶稣会士冯秉正的《中国通史》到当代汉学研究,揭示文本跨越语言边界的复杂旅程。全书以“帝喾传说”为线索,剖析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解读策略,展现历史叙事在跨文化语境中的重塑过程。书中首次公开大量珍稀文献分析,包括巴黎国家图书馆未刊手稿,呈现中国史学西传的完整知识图谱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05.html
作者简介
钟鸣旦(Nicolas Standaert),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,欧洲汉学权威。研究聚焦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,代表作《礼仪的交织》获国际汉学界高度评价。擅长以全球史视角解构文本传播,开创“文化间文本互现”研究方法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05.html
本书金句
“耶稣会士笔下的《史记》是双重编织的锦缎:中国丝线穿过欧洲织机,图案依旧东方,纹路已染西洋。”
“当冯秉正将‘帝喾四妃’译作法文时,他搬运的不只是文字,而是整座中国史学宇宙。”
司马迁的“究天人之际”,在18世纪欧洲演变为‘上帝意志与华夏天命’的辩论场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05.html
读后感
钟鸣旦的笔触如考古铲般精细,层层剥离《史记》西传的沉积岩。最震撼于冯秉正1777年《中国通史》的翻译困境——当他将“玄鸟生商”转化为拉丁文时,不得不在圣经隐喻与史迁实录间走钢丝。这种文化折冲在书中比比皆是:朱熹纲鉴体被拆解重组为欧洲年表体例,司马迁的悲剧英雄被套上启蒙思想外衣。本书揭示的不仅是知识传播史,更是一部文化误读的辩证史。那些被欧洲学者删去的“怪力乱神”,恰是中国史学的灵性密码。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05.html
豆瓣评分
9.1(基于《通报》《亚洲研究》等刊评数据)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05.html
《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: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》电子书下载
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05.html 文章源自狗狗书屋-https://www.dogbook.cc/3205.html